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

儒道推廣日記 (11)

  暑假到了,生活型態也與學期中不同,有許多時間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、影片、遊戲等,擺脫了緊張忙碌的生活,心情也變得開朗。但愉悅的心情背後卻潛藏著危險,如果不利用這段空檔多寫論文,要找到教職恐怕就遙遙無期。充實自己的學問,不一定只有寫論文這種方式,除了平時看書之外,這兩年來藉由在網路上發表《論語》與《老子》札記的機會,也閱讀了一些相關著作,可說是幫自己充電。但寫這些東西完全無法獲得任何收入,激勵自己持續分享札記的動力,除了用作上課教材之外,最主要還是精神層面的滿足,透過我的獨特闡釋,將儒道兩家的智慧精華傳達給世人。完成這項使命,對我來說便是最快樂的事。「網路分享、學術論文、休閒活動」三者如何協調,應是生活中的重要課題。

  孔子說: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。」(《論語‧雍也》)如果以質、文這兩端來說,「網路分享」可說是質的一端,「學術論文」則屬於文的一端。學術論文有一定的格式規範,好處在於所使用的是有明確定義的概念語言,可進行精細的討論。且文章需經由專家學者審核,有一定的學理依據。但因為論文所討論的大多是抽象概念,與日常生活距離較遠;筆調冷靜客觀,較無法抒發個人的感受與體驗。論文的致命傷,也是最令人感到可惜的一點,便是讀者太少,通常用一隻手就可以數完,發表完就存放在圖書館裡的陰暗角落而乏人問津。「網路分享」的優缺點與「學術論文」恰好相反,其缺點在於使用生活語言,概念容易模糊;缺乏一定的學理依據,有時經不起理性的檢驗與批判。但網路上的分享是生動活潑而貼近大眾的,將道理從隆重嚴肅的學術殿堂上解放出來,落實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,成為人生的指引。「網路分享」最大的優點在於生命力,雖然概念表達不一定精確,在抽象理論上未必有很大的貢獻;但願意分享的人都是對傳統經典與文化懷抱著熱情,寫作時不拘格套,也容易激發出創意。由以上說明可知,「網路分享」與「學術論文」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,兩者應該相輔相成。但孔子又說:「禮,與其奢也,寧儉;喪,與其易也,寧戚。」(《論語‧八佾》)如果質與文只能取其一,還是要以質為主。

  「休閒」的性質又與「網路分享」、「學術論文」不同。後者需要有產出或業績,前者只需靜靜欣賞、玩味喜愛的作品。心有所感而記錄下來固然很好,沒有也無妨。這有點像儒家與道家,儒家因為要積極入世,與人溝通交流,故雖然以真情為主,但也不得不運用語言文字。語言文字對道家來說則不是必須的。從道家的觀點來看,休閒的背後也有「休閒之道」存在。如老子說:「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」(《道德經》第十二章)提醒我們休閒不能違背自然。如年輕學子暑假往往沈迷於遊戲或網路而熬夜,便會傷身害性。老子又說:「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」(《道德經》第六十三章)好的休閒不必訴諸強烈的感官刺激,就能令人放鬆,提升、淨化我們的心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