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

幸福課學習心得 (10)

幸福課學習心得 (10)

作者:劉毅鳴

  【摘要】第十講的主題是「如何去改變」。上一講提到改變分為漸進式與突發式,但兩者都沒有捷徑,即使是突發式改變也需要很多準備工夫。大腦神經元的改變是一點一滴的,渴望靈丹妙藥只會有反效果。塔爾教授問了一個問題:「你真的想改變嗎?」表面上我們會說當然,但依照Langer和Thompson的研究,對自己的正面性格評價愈高,要改變負面性格就愈難。因為每一項正面性格,在潛意識中都與另一項負面性格有關,如古板與言行一致、雄心壯志與害怕失敗等。我們害怕一旦改掉缺點,性格上的優點也隨之消失,所以會抗拒改變。通往幸福路上最大的障礙,就是把幸福和偷懶聯繫在一起。但我們可將優缺點區分開來,同時擁有幸福與成功。

  要改變大腦的神經元通道,可從情緒(A)、行為(B)、認知(C)三者著手。舊思維、舊習慣如同洪水,要扭轉流向必須「三管齊下」才有效。有些因素無法改變,如遺傳傾向(佔50%)。有些因素影響不大,如環境、收入、天氣等外在因素(佔10%)。要努力的是意向活動,即前述的ABC(佔40%)。就情感來說,漸進式的改變是專注冥想,突發式的改變是高峰體驗。要增強高峰體驗及體驗後的大腦通路,必須接納一切情緒、專注當下、重演畫面、寫下經歷、採取行動。就認知(態度)與行為來說,兩者相互影響,但行為比態度更有力。漸進式改變是聽了道理馬上去做,突發式改變是從舒適區進入學習區。

  【心得】「改變沒有捷徑」是因為人不僅有無限的心靈(大體),還有有限的形軀(小體)。即使立定志向,仍需經歷與自己的艱苦鬥爭。如同曾昭旭教授在桃園電影班所說的:「用一百分的努力,才能有一分的改變。累積一百次的努力,才會有一百分的成果。」這也符合現今大腦科學的研究。如果認為只要透過正面思考就什麼都能辦到,不僅流於神秘主義,也容易將世界想得太美好,一旦遇到挫折,反而會更失望、難過。孔子說: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」我們一方面要對成聖成賢有絕對的信心,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及接納客觀的限制,不急著看出成效。這限制不僅來自外在的人事物,更可能出於自我的氣質傾向。氣質本身是中性的,端看人能否善用,如老子說:「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。」踏實的個性從好處看是認真負責,從壞處看是嚴肅冷漠。如果能融合輕鬆活潑的另一面風格,既可以保有原本的優點,又能減輕壓力而活得更自在。這就要回歸明覺的心靈,暫時從性格的制約當中跳脫出來才行。

  ABC是認知治療的基本理論:情緒、行為與認知相互影響,但我們無法直接改變情緒,只能透過認知與行為去間接改變情緒。程朱理學也是走類似的路線:「涵養須用敬(行為),進學則在致知(認知)。」程朱雖然以現實情緒看心,且對情欲的接納不足,但其工夫仍有客觀效果,只是要進一步以良知去點化罷了。培養專注力即是「主敬」,高峰體驗則類似「見道」體驗。孔子說:「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」有時要先強迫自己去做(進入學習區),感覺與想法才會慢慢跟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