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《增強你的意志力》讀書心得 (01)

《增強你的意志力》讀書心得 (01)

作者:劉毅鳴

  【摘要】前言的標題是「意志力:人類最強大的力量」。心理學家研究人生幸福成功的原因,發現有智慧和自制兩大特質。我們至今仍不知如何增加智慧,但已經發現如何提高自制力。中世紀的農民會在田裡度過冗長枯燥的一天,不必努力求取升遷。村裡沒有太多誘惑,且社會規範力強,意志力的挑戰較少。到了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,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變遷,使人們尋求宗教以外的力量來抵抗誘惑,開始使用意志力一詞。到了二十世紀,世界大戰的恐怖,使戰後的知識分子崇尚享樂。資本主義席捲全球,使人們盲目跟隨群眾,購買各種商品。社會科學家也從個體以外尋找行為失當的原因,如經濟與政治體系等,意志力的觀念逐漸式微。直到史丹佛大學的「棉花糖實驗」,科學家才開始研究自我規範的問題,發現自制力是影響學業、工作、人際、健康等人生各方面的關鍵因素。現在的誘惑實在太多,你的身體也許準時上班,但只要點一下滑鼠,心思就飛到收信、臉書、聊天、遊戲上。人們每天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忙著抗拒欲望。

  意志力就像肌肉,會因為過度使用而疲乏,也能透過長期鍛鍊來強化。人類的大腦演化出較大的額葉,能夠計畫長遠的未來,以因應複雜的社交生活。意志的作用方式是把眼前的情況看成是普遍模式的一部分。傳統將大腦當作一台小型電腦,最新的研究則以「能量」來解釋意志力。

  【心得】本書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伊‧鮑梅斯特(Roy F. Baumeister)、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約翰‧堤爾尼(John Tierney)共同撰寫。孔子說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「君子謀道不謀食,憂道不憂貧。」從儒家的觀點來看,心理學以追求幸福成功為目標,仍限於衣食謀生、現實功利的層次,尚未觸及人生的終極理想、道德價值。但義與利也不是毫無關連,本書主題「意志力」或許可以視為一種精神修養,遇到任何誘惑都能夠面不改色拒絕,如孔子說「三軍可奪帥,匹夫不可奪志」,或孟子的「以志帥氣」。能有這種修養,遇事自然能保持冷靜,做出合宜的判斷,而有好的結果。中國先秦儒家就已經有類似意志力的觀念,只是古人以工夫體驗的方式來描述;現代心理學則以科學方法,對意志力進行量化分析。前者建立在心靈層次,此心上通天道而無限;後者建立在物質層次,故為有限的能量,過度使用則會耗盡。兩者為一體之兩面,可相互補足,且都強調漸修的重要。

  佛洛伊德從潛意識、史基納從外在行為、資訊處理模式從認知、社會科學從體制來看人,雖然各有精彩,但對意志力的問題並不相應。因為意志力關注的是個人的自覺意識及能量流動。「自尊運動」也無法解決問題,對自己有信心是好的開始,但意志力必須透過現實的磨練才能建立。意志的作用就是「普遍化」,除了自己,還能想到別人,如孔子說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除了現在,還能想到未來,如孔子說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」。普遍化又根源於人的良心善性,就做人來說是仁,就做事來說是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