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

《輕鬆駕馭意志力》讀書心得 (10)

《輕鬆駕馭意志力》讀書心得 (10)

作者:劉毅鳴

  【摘要】第九章的主題是「請跳過本章:意志力的極限」。依照哈佛心理學教授韋格納的「白熊」實驗,人愈努力不去想某些事物,愈會引起反彈而一直想到。「我不去做」的意志力對內在世界毫無作用,需改為放棄控制。大腦有監督系統與操縱系統,前者可自動偵測威脅,但如果後者力量不夠,則會有反效果,不僅更容易想到該念頭,還會覺得自己必須去做壓抑的事。想免除煩惱,就必須坦然接受各種負面想法,而不是硬將這些想法拋開。但也不是相信或反覆思考某個念頭,壓抑想法的反面,是承認這個念頭存在,而不是相信這個想法。

  腦中浮現負面想法時,可想像這些想法和情緒像雲朵,自己的呼吸像微風,輕易地將雲朵吹散。或者將衝動、渴望想像成海浪,我們乘浪而行。這股浪潮會逐漸增強,但最終還是會消失。應付渴望有四個步驟:第一,了解自己感受到一股渴望。第二,接納這個想法或感覺,不要立即轉移注意力或反駁。第三,退一步思考,雖然無法掌控想法和感受,但可以選擇是否順從這股渴望。第四,想想自己的目標,原本該做的事是什麼?另外也可把「我不去做」改成「我要去做」,想想哪些事能取代渴望,滿足相同的需求?戒除惡習後可以做哪些事?壞習慣的反面是養成哪些好習慣?如此就能避免反彈效應。這些方法的精髓在於「內心要接納,但外在要控制」。自我覺察、自我關懷及記取真正的重點這三個方法,正是自制力的根本。

  【心得】本章有辯證的意味,與老莊的道理相通。老子說:「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,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。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」又說:「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。」莊子說:「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」儒家講求「存天理去人欲」,「人欲」是指私欲,如貪吃、好色等。基本的生理需求不屬於人欲,不必去除。儒家認為欲望在某些範圍內是合理的,超出這範圍就必須消滅。道家或許不反對這主張,但要進一步追問「如何消滅」?如果直接拿天理或道德教條批判人欲,便會在自我內部引發戰爭,造成生命的矛盾破裂。欲望原本就是自我的一部分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無論如何都消滅不了。老莊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天理人欲的問題,不必以固定化、絕對化的標準去批判欲望,而是可以放鬆,先承認、接納欲望的存在,內心如同一面鏡子靜觀其變,聽任其自然消失。如俗話說:「見怪不怪,其怪自敗。」如此就能以最省力、有效的方法克服欲望,不致產生矛盾、破裂的痛苦。

  儒家對「靜觀」工夫或許不像道家那麼強調,但也未必是壓抑欲望。如齊宣王說自己有好勇、好貨、好色等毛病,孟子沒有直接批判齊王,而是將欲望「與百姓同之」,導向對人我有益的正途。王陽明有時也會以日光比喻良知,以烏雲比喻欲望,良知才是真實存在,守住良知,欲望便會消散。王船山也有理欲合一的主張。書中最後舉出的三個方法,則可以和孔子的智、仁、勇對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