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

儒道推廣日記 (17)

  《孟子》書中有一則很有意思的小故事:孟子的學生陳代問孟子說:「老師不肯去求見諸侯,好像是太拘小節了吧。現在一去求見,大則可以使他們完成王業,小則可以使他們稱霸諸侯。古書說:『委屈一尺,就可以伸長八尺』,似乎很可以去做啊。」孟子回答:「『委屈一尺,就可以伸長八尺』這句話,是從謀利方面說的。從前趙簡子叫王良替他寵愛的家臣奚駕車出獵,一整天都沒有射中一隻鳥獸。奚回來告訴趙簡子說:『他是天下最糟糕的御者。』王良說:『請讓我再替你駕一次車。』結果一個早晨就射中十隻鳥獸。奚回來又告訴趙簡子說:『他是天下最高明的御者。』趙簡子對奚說:『我叫王良專門替你駕車好了。』王良不肯,說:『我按照規矩駕車,他射不中;我駕車橫衝直撞,他一下子射中很多。我不習慣替這種不守規矩的小人駕車。』駕車的人不肯討好射箭的人,我又怎能去討好那些諸侯呢?屈辱了自己的人,絕沒有還能夠糾正別人的。」(《孟子‧滕文公下》)

  儒道思想在現代社會的處境,與孟子的時代或許並沒有相差太多,同樣是處於弱勢。孟子認為他所處的社會是「邪說誣民、充塞仁義」,現代社會則是以西方思想為主流。西方思想有其深刻高明之處,我們當然不必為西方思想貼上邪說的標籤。但儒道思想卻常被現代人貼上落伍的標籤,認為不必學習。身為儒道思想的愛好者,或許也要從事與孟子相同的工作,努力讓大家更了解儒道思想,洗刷這類污名。但有時「推廣的要求」與「儒道思想本身的要求」會起衝突,如這則故事中,陳代顯然認為求見諸侯是個好機會,可將儒學推廣、落實在政治上。但孟子在意的是「求見諸侯」這件事的出發點、內心動機為何?如果是為了利而非義,即使結果真如陳代所說,能夠一展長才、輔佐諸侯平定天下,孟子也不會去做。我們處在現代,雖不必將孟子的做法訂成教條,認為任何積極行銷自己的做法都是錯的。但孟子的問題「為了利還是為了義」還是有意義的,我們固然可以用各種方式推廣儒道,但必須仔細檢查其中是否參雜了私欲,是為了求取個人的知名度或利益?如果是,就要再審慎思考:這麼做值得嗎?會不會為了推廣、行銷的目的,犧牲、減損了道德人格的光輝?

  如果為了符合儒道的要求,捨棄某些行銷自我的機會,有可能會導致理想無法實現,如同孟子始終沒有被諸侯重用,儒道思想在現代社會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大多數人認同。但孟子果真失敗了,成為網路上常說的「魯蛇」嗎?恐怕也不盡然。孟子在他生活的時代大力提倡儒學,雖然看不出什麼成果,門下也沒有傑出人才;但數千年後人們仍然在思考、討論他的學說,就此而論,歷史上也沒有多少人能達到孟子的成就。當然我們可以說孟子是天才,一般人就算奮鬥一輩子也趕不上他。但人生的意義不只在於結果,更在於過程。就算我們在思想和人格上沒有深遠的影響力,只要踏實努力、認真工作、積極過生活,總會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精神上也已經和古往今來的儒者相知相契了。如同孔子說的:「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!」(《論語‧學而》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