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

《論語》中的「君子」(07)

  子曰:「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」(《論語‧為政》)

  「周」是普遍、全面。君子博愛眾人而不結黨營私,小人結黨營私而不博愛眾人。君子與小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?因為君子是「把所有人當人看」,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。之所以能夠一視同仁,又是因為人之性善,每個人都有一顆仁心。雖然仁心呈現的程度有高低,但在人性深處、根源處的那點愛心、善意是相通的。「人之性善」蘊含兩義:第一是人本身就有價值,人的價值不受外在條件(如貧富、貴賤、美醜、壽夭……)決定。第二是每個人的價值都是平等的。君子正是因為自覺到仁心的存在,所以能同等肯定、尊重每一個人。雖然從事實上來說,君子的知識、能力及掌握的資源仍屬有限,未必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,需要一定的程序、步驟,由近及遠,由個人、家庭到社會,慢慢擴充愛的範圍。但這只是現實上的不得已,不代表儒家只關心家族或小團體。相反地,因為君子有大公無私、人人平等的胸懷,在資源的分配、運用上才能盡量求合理,不偏袒特定的個人或團體。

  相對來說,小人就是「把一部分人當人看」,這一部分人便是與自己相同的人。與自己不同的人,則「非我族類,其心必異」,皆列為排斥、打壓的對象。小人因為欠缺仁心的自覺,故對人的看法是從現實條件來判斷人的價值。因為不相信人之性善,從現實面來說,認同、支持自己的人當然愈多愈好,在資源的競爭上才能佔有優勢,將對手擊垮。所以小人會刻意拉攏、偏袒「自己人」。「認同、支持自己」是從種種有限、有形的條件上說,首先是為了自己的方便或利益,更深一層則是堅持自己牢固的思想觀念、行為模式,不願配合、了解別人。總之小人是「以自我為中心」或自私自利的,小人結成的團體一時之間看起來似乎也很緊密,但一旦遭遇利益衝突,甚至一言不合,便會破裂瓦解,甚至反目成仇,故並不是真實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