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

請大家愛護傳統思想與文化 (03)

  我在各大學與社區大學教書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,〈請大家愛護傳統思想與文化〉這幾篇文章的寫作,乃是基於我的生活經驗。在和大學生、社會人士接觸的過程中,經常要面對「傳統思想與文化不值得學習」的質疑,有些人會說出理由,有些人則是以行動來表示。身為傳統思想及文化的愛好者,自然想要努力去證明這些理由或行動是錯的;但討論時「對事不對人」,又要避免流於人身攻擊。所以我不打算討論個案,而是從整體思想、觀念的層面來批評。錯的是某些觀念,而非某些人很壞。這大概是我寫這幾篇文章的動機。身為人文科系的學生,如果不說點什麼,就沒有人可以為思想與文化的價值辯護了。

  當然凡經驗都是有限的,我的教學及社會經驗不算豐富,如果沒有類似的生活經驗,也未必和我有相同的感觸。且傳統思想與文化也非神聖不可侵犯,不能說別人的想法一定是錯的。傳統思想與文化無論是學習態度、教學內容、教學方式等,都還可以有反省、調整、改進的空間,也可以利用寫這幾篇文章的機會,仔細分析探討。我想這應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。

*  *  *

  由於少子化及經濟不景氣,據估計台灣約有40%的大學會倒閉(註一)。各學院當中又以一般人認為「不實用」的人文學科受到的打擊最大,相關科系及課程逐步裁撤,大多數博士面臨失業、貧困的危險,我也是其中一員。台灣的大學就像一艘即將沈沒的大型郵輪,船上載滿乘客,但卻沒有足夠的橡皮艇和救生衣(註二)。雖然目前靠兼課尚能餬口,卻也是苟延殘喘、日薄西山,再過幾年勢必要培養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,參加職業訓練或幫忙家中生意都是可能的選項。我並不喜歡如此,轉換工作不僅會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,也不見得有高收入、高社會地位。喪失時間就是喪失自由,喪失自由就是喪失生命,使我學非所用,不能探索我最喜愛的思想、歷史與文化。

  但轉念一想,人生中誰沒有過失意的時光?歷史上偉大的作品,常是作者在失意時創作出來的。如果司馬遷沒有受宮刑,就不會發憤忍辱寫出《史記》這部偉大作品;如果蘇東坡沒有被貶謫到黃州,就沒有〈赤壁賦〉、〈念奴嬌〉等千古名作;如果王陽明沒有被流放到貴州龍場,就無法頓悟「致良知」教,成為明代第一流的思想家。生活的艱困可以看成是上天的恩賜。當然這不是說生活遭受打擊、不順遂就一定能夠寫出好作品,如果才華不夠的話也沒有用,但起碼有這樣的可能。

  無論如何,我都要感謝臉書好友對我的關懷與支持。我絕對不會辜負各位對我的期望,也永遠不會改變我對思想、歷史與寫作的熱愛,仍然會在這條路上孜孜不倦,盡力分享一己的思考體驗。現實可以奴役一個人的身體,拘束一個人的行動,卻無法毀滅一個人的靈魂。一顆熱愛真、善、美的心靈,是永遠不會被擊敗的!

  以上是抒發個人的一點感懷,抱歉沒有接續上一篇文章的話題,也偏離了「請大家愛護傳統思想與文化」的主題。但從另一方面來看,要感動別人必先感動自己,如果自己都經不起考驗,要怎麼說服別人愛護自己所珍視的事物與價值呢?所以偶爾抒發個人心得也是很重要的。

註一:私校悲歌!105年大學將掀起少子化倒閉潮 117年恐關四成 http://www.naipo.com/Portals/1/web_tw/Knowledge_Center/Editorial/publish-193.htm
註二:參考電影《鐵達尼號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