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《輕鬆駕馭意志力》讀書心得 (03)

《輕鬆駕馭意志力》讀書心得 (03)

作者:劉毅鳴

  【摘要】第二章的主題是「身體裡的意志力本能」。當你遇到意志力挑戰,你的身體一定能感覺到心跳急促、肺部收縮、肌肉緊繃,身體內的兩個自我正在角力。自制力不僅和心理有關,更和生理有關。大腦和身體同時作用,才有力量克服衝動。書中區分出兩種威脅「劍齒虎」和「蛋糕」,前者使大腦抑制明智、謹慎的前額葉皮質,以利迅速做出「戰或逃」的本能反應。後者沒有立即危險,但會使人變胖。要克服欲望(腦中釋放的多巴胺)就必須反其道而行,先靜下來觀察自己的內在衝突,給前額葉注入能量。針對「停下來計畫」的反應測量生理變化,最好的方式就是測量心率變異度。心率變異度上升(心跳平緩),會使人變得更專注、冷靜,更可用來預測誰能抵抗誘惑、對抗困境。

  身體與心理上的病痛會損害意志力。練習放慢呼吸、規律運動、到大自然散步五分鐘、睡眠充足,則可以強化意志力。運動雖然花時間,但可全面提升大腦效能,可謂事半功倍。如果你睡眠不足,就要想想是哪些事(如上網、電玩)在誘惑你,然後遠離這些事。這規則也適用於你一直拖延的任何事。自制過度也有代價:意志力會消耗高度能量,引發長期壓力而不利健康。最好的方式不是控制一切,而是在壓力與放鬆間取得平衡。給自己太大壓力(如拖到最後一刻)反而會耗盡意志力而導致失敗。在意志力挑戰中失敗,並不是因為懶惰、軟弱,只是身心狀態沒有調整好而已。

  【心得】《孟子‧告子上篇》對欲望有以下討論:「從其大體為大人,從其小體為小人。」「耳目之官不思,而蔽於物。物交物,則引之而已矣。心之官則思,思則得之,不思則不得也。」大體指心,小體指身。孟子的心是形而上的本心、良心,可判斷是非善惡。書中說意志力是身體與大腦的交互作用,身體與大腦在孟子學說中皆屬於小體而非大體。「戰或逃」和「停下來計畫」哪一種選擇比較恰當,必須由良心感應當下的情境做出判斷。在文明社會當中,致命的危險比較少見,更重要的是「停下來計畫」。「耳目之官不思,而蔽於物」較接近人的本能反應,「心之官則思」則包含幾個步驟:除了價值判斷之外,還必須澄清思慮、自我覺察,了解小體當中的兩股力量──理智與本能,並援助理智的我。良心、大腦、身體三者是交互為一體的。

  書中很強調保持冷靜與放鬆,及呼吸、運動、睡眠等養生之道。在中國哲學裡,老子對「靜」的體驗是很深刻的。老子說:「致虛極,守靜篤……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是謂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」對欲望的無窮追逐導致人心發狂,一味爭強好勝也會傷身害性,讓生命回歸虛靜自然,才能長久。老子說「專氣致柔」便是放鬆的工夫;又說「為道日損」,只要解消心的執著,身體的聲音(如該睡覺了)自會浮現。儒家經典〈大學〉說「定靜安慮得」亦是此意,儒道兩家在工夫實踐上可以相通,只是道家以虛靜本身為目標,儒家除此之外,還要立一個不偏不倚、止於至善的價值標準,以此判斷何時需要意志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