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
如何克服欲望

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猶其有四體也。(《孟子‧公孫丑上》)
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;有所恐懼,則不得其正;有所好樂,則不得其正;有所憂患,則不得其正。(〈大學〉) 

 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些小毛病,以我來說,目前主要的問題大概是晚睡,雖然晚睡還是在看書,但可以更進一步,改為早睡早起的模式比較健康。從這個問題出發,也可以思考人為什麼會受到欲望的引誘,而有不恰當的行為?這可能是因為對道理的熱愛,比不上對外物的追逐之故。

  孔子說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」克己是去除私欲,復禮是依理而行。「道理」與「私欲」時常在內心舉行拔河比賽,哪一隊贏了,便可主宰我們的行為。對道理的熱愛發自良心,依照孟子的解釋,良心可分為惻隱、羞惡、辭讓、是非四端,四端雖然可以說是情感,但卻不是一般的情感,而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能力,每個人自然會熱愛良善、討厭邪惡。四端屬於心靈層次,一般的情感屬於身體層次。〈大學〉說:身有所忿懥、恐懼、好樂、憂患,則不得其正。這四種情感會干擾我們的心,讓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  依照上述說法,我們只要時時發揮自己的良心,便可以有合理的言行。但人難免有情感、欲望勝過良心的時候,如何加強良心的力量,便是修養的重點。從根本上來說,良心是自主、自發、自律的,除了良心本身自覺之外,其他方法都無法保證一定能夠啟發良心。但這不表示我們不必去講求種種方法,因這些方法多少還是對良心有所助益。此處便舉出三種方法為例:

  第一是「持志」,孟子說:「持其志,勿暴其氣。」志屬於心靈,氣屬於身體。但志和良心又不太一樣,志有方向性,指向特定理想的實現。如果能時時自覺並堅持心中的理想目標,就不容易受到欲望牽引。第二是〈大學〉說的「格物」,格物一般都理解為學習外在知識,但儒家既然是道德實踐的學問,所格之物應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先。如晚睡,每天可將作息時間記錄下來,雖然看起來只是儲存一些資訊,但也有提醒自己的效果。第三是加強團體意識,因晚睡多少會耽誤白天的工作,如果能看清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負面影響,或許就不會去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