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
忠的價值

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(《論語‧八佾》)
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篤敬,雖州里行乎哉?(《論語‧衛靈公》)
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(《論語‧學而》) 

  「忠」在儒家是一種重要的德行,可以理解成一種責任感,盡心盡力完成分內的事。就像其他德行一樣,「忠」也需要經過長久培養,才能生長茁壯。曾子說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!」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心思想是「仁」,忠恕又並列為行仁的兩大途徑,可見「忠」的重要。由《論語》的內容來看,「忠」有兩層意思:一是真誠地面對自己,亦即服從良心的指示,這屬於內聖面。二是在社會的遊戲規則、角色扮演下,做出符合別人期望的行為,這屬於外王面。兩面都很重要,且是相輔相成的。如果能夠做到「忠」,不僅能夠獲得社會的肯定,自己的生命也會更充實、更愉悅。

  為什麼「忠」如此重要?因為如果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,不願意為團體付出,或只做最低限度的付出,團體的運作便會出問題,甚至分崩離析。如此一來,對團體中的任何人都沒有好處。孔子說:「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」在政治、社會生活中,每個人都有要盡到的職責、義務,不能片面要求對方付出,自己卻坐享其成。每個人都應該自我反省,上司檢討自己是否有禮,部屬檢討自己是否盡忠,大家全力以赴,團體效能才會提升;在合作的過程中,每個人心中也才會浮現出意義感、價值感。為什麼「忠」要經過培養才能生長?因為人有好逸惡勞的習氣,遇到困難的事往往就放棄,不能堅持到底。且由於社會的變遷,許多人逐漸變得自私自利,欠缺團體意識。「忠」的觀念往往才剛生長出來,就被上述種種因素所掩蓋,故需要我們刻意培養。

  孔子說:「言忠信,行篤敬。」這是「忠」的第一種意義,強調內心的真誠信實發為言行。朱熹《論語集注》:「盡己之謂忠」,亦是此意。什麼才是人心中真正想要的?我認為不是自私自利,而是大家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,在互動的過程中,達成情感的交流。但合作就必須分工,曾子說:「為人謀而不忠乎?」此句的「忠」是第二種意義,隨著身分地位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角色扮演、權利義務關係,如老師認真教書、學生認真讀書,又如同學、朋友之間相互規過勸善等。個人的生命價值就在這些社會互動中實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